【台灣造塔聯盟】佛教經典中記載有關:造塔、敬塔、繞塔等功德概述】
佛教經典中記載有關:造塔、敬塔、繞塔等功德概述】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譬喻經】
【寶積經】
【彌勒軌】
【火吽軌】
【法華經】
【僧祗律】
【百緣經】
【賢愚經】
【大毗婆沙論】
【優婆塞戒經】
【一字頂輪王經】
【佛說未曾有經】
【佛說造塔延命功德經】
【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】
【佛說花聚陀羅尼咒經】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譬喻經》列出十種造塔之殊勝果報:
(1)不生於邊國;(2)不受貧困;(3)不得愚癡邪見之身;(4)可得十六大國之王位;(5)壽命長遠;(6)可得金剛羅延力;(7)可得無比廣大之福德;(8)得蒙諸佛菩薩之慈悲;(9)具足三明、六通、八解脫;(10)得往生十方淨土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寶積經》中云:作石塔人,得七種功德:
(1)千歲生琉璃宮殿;(2)壽命長遠;(3)得那羅延力;(4)金剛不壞身;(5)自在身;(6)得三明六通;(7)生彌勒四十九重宮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彌勒軌》云:
求本尊悉地者,金、銀、水晶、瑪瑙、頗梨、白檀等,作法界塔印,安七粒舍利骨,念誦三洛叉滿,壇上放大光明,照愈竩者頂,得大悉地,形若七歲,證慈氏身,至十方知足天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火吽軌》云:
火法供養法,以資念誦,令悉成就,火法又不速,即應加部母真言雙誦文,經三七日未加部母真言,不遂本志節,即印塔每日一千返。文又說:經三七日必果志具,其塔印長一肘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法華經》云:
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,一稱南無佛,皆已成佛道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僧祗律》云:
佛於拘薩羅國遊行時,婆羅門耕地,見世尊過,持牛杖拄地禮佛。世尊見已便發微笑。
諸比丘白佛:“何因緣故笑?惟願欲聞。”佛告諸比丘:“是婆羅門今禮二佛。”諸比丘白言:“何等二佛?”佛告比丘:“禮我杖下有迦葉佛塔。”諸比丘白佛:“願見迦葉佛塔。”
佛告諸比丘:“汝從此婆羅門索土塊並是地。”即便索之,時婆羅門便與之。得已,爾時世尊即現出迦葉佛七寶塔,高一由延,其面廣半由延。
婆羅門見已,便白佛言:?“我姓迦葉,是我迦葉土堆。”爾時世尊即於彼處作迦葉佛塔。諸比丘白佛:“我得授泥不?”佛言:“得授。”即說偈言:
真金百千擔,持用行佈施,不如一團泥,敬心治佛塔。
爾時世尊敬過去佛故,便自作禮,諸比丘亦禮佛,說偈言:
人等百千金,持用行佈施,不如一善心,恭敬禮佛塔。
爾時,比丘即持香華來奉世尊,敬過去佛故,即持供養塔。佛即說偈言:
百千車真金,持用行佈施,不如一善心,香華供養塔。
爾時大眾雲集,佛告舍利弗,汝為諸人說法,佛說偈言:
百千閻浮提,滿中真金施,不如一法施,隨順令修行。
爾時座中有得道者,佛說偈言:
百千世界中,滿中真金施,不如一法施,隨順見真諦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百緣經》云:
昔佛在世時。迦毘羅衛城中。有一長者。其家巨富財寶無量。不可稱計。生一男兒。容貌端正世所希有。身諸毛孔出栴檀香。從其口出優缽華香。父母見已歡喜無量。因為立字名栴檀香。年漸長大求佛出家。得阿羅漢果。比丘見已而白佛言。此栴檀香宿殖何福。生於豪族身口出香。又值世尊出家得道。佛告比丘。乃往過去九十一劫。毘婆尸佛入涅槃後。時有王名槃頭末帝。收其舍利造四寶塔。高一由旬。而供養之。時有長者入佛塔中。見地破落和泥塗治。以栴檀香坌散其上。發願而去。緣是功德從是以來。九十一劫不墮惡道。天上人中身口常香受福快樂。乃至今者。遭值於我出家得道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賢愚經》云:
昔佛在世時。波斯匿王與兵眾至祇洹邊過。
聞一比丘唄聲雅好。軍眾立聽無有厭足。象馬豎耳住不肯行。
王與軍眾即入寺看。見唄比丘。形貌矬短醜陋極盛。 王不忍看。王即問佛。今此比丘宿作何業得斯果報。
佛告王曰。乃往過去有佛出世。號曰迦葉。
入涅槃後。機里毘王。收取舍利欲用起塔。 有四龍王化作人形。來到王所問起塔事。為用寶作為用土耶。王即答言。
欲令塔大無多寶物。今是土作。令方五里高二十五里。
龍白王言。我是龍王故來相問。若用寶作我當佐助。 王聞歡喜。龍復語王。四城門外有四泉水。東門泉水取用作塹。變成琉璃。
南門泉水取用作塹。變成黃金。西門泉水取用作塹。變成白銀。
北門泉水取用作塹。變成白玉。王聞是語倍增歡喜。
即立四監各典一相。其三監者作工欲成。一監懈怠工獨不就。 王行看見以理呵責。其人懷怨而白王言。此塔太大當何時成。
王敕作人。晝夜勤作一時都訖。
塔極高峻。眾寶莊嚴極有異觀。其監見已歡喜踊躍。
懺悔前過。持一金鈴著塔棠頭。
發其願言。令我所生音聲極好一切眾生莫不樂聞。
將來有佛號釋迦牟尼。使我得見度脫生死。 緣於往昔嫌塔大故。生恒醜陋。由持金鈴懸塔棠頭。乃願見佛。 從是以來五百世中極好音聲。今復值佛出家修道。得阿羅漢果。
以是因緣。一切眾生。見他作福不應毀呰。後得惡報悔無所及也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大毗婆沙論》云:
若人起大塔,如來生處、轉法輪處,若人取小石為塔,其福等前。大塔所為尊故,若為如來大梵起大塔,或起小塔,以所為同故其福無量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優婆塞戒經》云:
若福德強盛,當於不久時,速疾得悉地,無福德之人,應作窣都婆(塔)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一字頂輪王經》卷二云:
於一一塔讀用真言加持一窣都婆,應誦千八返,真言不成就,由罪覆心故,應作一肘量一千窣都婆,設造五無間,決定得成就,由念誦滅罪,何況作制底。又說:無量福德之人,應作宰都婆(塔)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佛說未曾有經》云:
佛告阿難。置此四天下功德。復置釋提桓因大莊嚴殿功德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。作百千億釋提桓因大莊嚴殿。施四方僧。復有善男子善女人。於佛般涅槃後。以如芥子舍利起塔。大如菴摩勒果。其剎如針。上施槃蓋如酸棗葉。若造佛形像乃至如穅院麥。此功德滿足百倍不及。千倍萬倍百千萬億倍所不能及。不可稱量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佛說造塔延命功德經》云:
若以清淨心造作佛塔,於此生中,不為一切毒藥所中。壽命長遠,無有橫死。究竟當得不壞之身。一切鬼神不敢逼近,一切怨家悉皆退散。隨所生處,身常無病。一切眾生見皆歡喜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》云:
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善男女等。或有短命或多病者。應修故塔或造小塔。
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。於此佛塔或右遶或禮拜或供養者。當得授記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不退轉。一切宿障一切罪業悉皆消滅。下至飛鳥畜生之類。至此塔影當得永離畜生惡趣。若有五無間罪。或在塔影或觸彼塔皆得除滅。置塔之處無諸邪魅夜叉羅剎。富單那毗舍闍等。
若有眾生右遶此塔。或禮一拜或一合掌。或以一華或以一香。燒香塗香鈴鐸幡蓋而供養者。則為供養九萬九千諸佛塔已。是則成就廣大善根福德之聚。若有飛鳥蚊虻蠅等至塔影中。當得授記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不退轉。若遙見此塔。或聞鈴聲或聞其名。彼人所有五無間業一切罪障皆得消滅。常為一切諸佛護念。
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。若自造塔若教人造。若修故塔若作小塔。……自作教人。皆得成就廣大善根福德之聚。命若短促便得延壽。後臨終時得見九十九億百千那由他佛。常為一切諸佛憶念。而與授記生極樂界。
有人禮拜及以讚歎。或以香華塗香燈燭供養此塔。彼善男女於現生中。滅一切罪除一切障滿一切願。則為供養九十九億百千那由他恒河沙等諸如來已。亦為供養九十九億百千那由他恒河沙等舍利塔已。是則成就廣大善根福德之聚。
安佛舍利。由加持故。令塔猶如大摩尼寶。是人由此則為已造九十九億百千那由他諸大寶塔。由此當得廣大善根。壽命延長身淨無垢。眾病悉
除災障殄滅。若見此塔者滅五逆罪。聞塔鈴聲消諸一切惡業。捨身當生極樂世界。若有傳聞此塔名者當得阿鞞跋致。下至鳥獸得聞其聲。離畜生趣永不復受。當得廣大福德之聚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佛說花聚陀羅尼咒經》云:
若復有人。於如來滅度之後行於曠路。見於如來塔廟。若善男女。能於一華若一燈燭。若一團泥用塗像前以用供養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。持一銅錢施於佛像。為補治故。若以一掬水用灑佛塔地。除去不淨乾花燭燼。若燒香供養。舉足一步詣於塔寺。若一稱南無佛。欲使此人墮三惡道百千萬劫。終無是處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